天天时讯:走进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23-06-26 16:03:25 来源:长城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起源于1972年的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7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6年河北科技大学成立后,本专业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9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经专业整合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和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资料图】

专业秉承学校“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国际化视野的金属材料开发与设计、制备与改性、检测分析与质量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建立以来,累计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本科生2000余人。

招生录取

面向河北省及其它省份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为英语,首选物理科目,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培养模式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转课堂的形式开展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室参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就业、出国、考研和创业等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提供个性化教育平台。以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依托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了国家、省、校、院“四级”创新训练体系;与国内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深化。

学生在企业参观实习。

核心课程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结合企业和行业专家建议,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基础与专业类、实践类四大教育模块的课程体系,共设置60余门必修课程。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内和课外实践环节,加强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实践锻炼中提升工程能力。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国家、省、校级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创业精神。

师资情况

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22人,博士后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河北省材料类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近年来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

特聘教授巨东英院士。

先进金属材料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团队。

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团队。

学科实力

专业实验室面积共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总额4250万元。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横向课题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

本专业拥有河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柔性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现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蔡司金相显微镜,直读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疲劳试验机等设备,可有效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材料学院智慧教室。

学生培养

本专业按照1:7的比例为学生配备个人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术指导,同时为每个班配备博士班主任,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鼓励学生进室参研,进入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增强对专业的认知。

为学生配备宿舍成长导师。

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如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网络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

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本专业建立了以“书院制”为目标导向的精准培养模式,在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交流,在择业、升学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规划,为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做好能力储备。

书香才苑励志讲堂邀请校友回家行。

举办创客工作坊暨“梦源书院”导师聘任大会。

毕业去向

近年来,50%以上毕业生获得材料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其中8%的学生获得国外大学硕士学位,1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73%毕业生就业于京津冀区域,84%从事材料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性能检测等工作,80%已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毕业生普遍能够很好地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知名校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6年来脚踏实地、浩然正气,快速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陈光院士、日本工程院中国籍巨东英院士、原河北地质大学党委书记李军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毛磊教授,以及原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兴教授等一大批学术和工程界领军人才和优秀校友,更有一批长期耕耘在学术科研方面的材料学子们,部分校友信息如下:

魏强,1996级学生,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机与环境工程领域研究,主持了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军工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数十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60余篇,已获得知识产权专利近40余件。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 “军民两用航空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基础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等。

平朝霞,1997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新奥集团负责CNG钢瓶新项目的研发;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多次参加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的研发,曾在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研究机械研磨作用下非晶向晶态转变,在胜利油田钻井研究院从事陶瓷内衬缸套产业化的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目前在北京市科委主要负责前沿材料、战略材料领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其中包括碳基集成电路、石墨烯两大板块及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及研究院建设管理工作。

杨勇,1999级学生,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河北工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二层次人选。近年来在纳米表面工程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承担科研课题2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通用电气基金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件,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40篇。

贡太敏,2005级学生,中南大学硕士、博士,三一重工泵送研究院材料所所长。主要从事军/民两用高性能摩擦耐磨先进材料的研究,曾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

张国立,2005级学生,目前担任中国华电集团北京监督中心项目负责人,负责办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京单位纪检项目的审查调查工作。

刘志伟,2006级学生,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电池材料、催化剂、气体吸附分离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苗艳勤,2006级学生,获得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

标签:

推荐阅读>